至高井冈,红耀中华

作者:李   兵


光阴似箭,

往事如烟。

虽经无数次风吹雨打,

虽经九十五载沧桑巨变,

五百里井冈,

依旧堪称“天下第一山”!

因为它的高度,

与海拔无关。

它的高度,

来自于思想的深邃;

来自于旗帜的鲜艳;

来自于史无前例的创举;

来自于举世无双的实践。


当一代伟人毛泽东

带着队伍走上了这座山,

这里,

便开始成为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

开篇之地!

当朱毛红军

在这里手拉手、肩并肩,

革命根据地

便不断壮大、

不断发展!

中国的红色政权,

在这里找到了萌芽的土壤,

找到了革命成功的力量源泉。

毛泽东在雷打石旁所立的规矩,

让弱小的队伍

变成了铁流,

所向披靡、一往无前!


闪耀在八角楼的灯光,

照亮了

探索前行中

一张张彷徨的脸,

让马列主义的火矩,

点燃了中国革命的星星之火,

并让这星星之火

烈焰燎原!

面对敌军围困万千重,

红军与百姓

有盐同咸、无盐同淡,

把山泉当美酒,

把野菜当甜点。

那沉甸甸的扁担,

一头挑的是民心,

一头挑的是信念!

为了让人民翻身解放,

即便茅草摊铺,

也睡得沉稳、睡得香甜


面对敌军重兵“会剿”,

红军实行“围魏救赵”。

尽管有的人悲观失望,

有的人投敌叛变。

但从井冈山走出去的

无数革命志士,

血可流、头可断,

信念似铁坚。

面对残酷清剿,

历尽伤痛和饥寒,

灵活机动,

顽强拼搏,

依靠群众,

与敌周旋,

不畏战场淌鲜血,

英勇奋斗岂等闲。

哪怕烽火弥天,

依旧红旗招展!


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所言:

井冈山是革命的山,

战斗的山,

也是英雄的山,

光荣的山。

当我们沿循红军的足迹

来到井冈山,

思想受到洗礼,

心灵感到震颤!

是鲜艳的红色,

写就了井冈山

“坚定执着追理想,

实事求是闯新路,

艰苦奋斗攻难关,

依靠群众求胜利。”

的精神特质和文化内涵


啊,在新时代的今天,

回望井冈,

依然仰其至高,

敬其伟岸!

井冈红云,

必将永远闪耀在中华大地,

辉映万水千山!

必将佑我民族复兴,

佑我强盛梦圆!


——本诗系作者参加中国井冈山干部学院“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坚定文化自信”专题培训班<第2期>学习期间所作,原载于中国井冈山干部学院官网。


【作者简介】李兵:四川省朗诵演讲艺术发展促进会特邀艺术家,知见诗社特邀诗人。中国美术家协会理事,中国文艺志愿者协会理事,一级美术师,诗词作家,四川省文学艺术界联合会党组副书记、副主席,四川省文艺志愿者协会主席,四川省政协书画院副院长,四川省国际文化交流中心副理事长、四川大学客座教授,四川师范大学硕士生导师,清华大学中国书画艺术高研班导师,四川音乐学院美术学院客座教授,四川民族学院客座教授、成都大学中国东盟艺术学院艺委会委员,四川省美协中国画艺委会名誉主任、山水画会名誉会长。李兵独立探索提炼出的中国画新皴法——“块斧劈皴”(也有人称之为“李兵冰雪皴”)和独特的“挤白”“衬白”染雪法等,填补了中国水墨高原雪山画法的空白,开创了冰雪山水画的新境界,成为中国水墨雪山画体系的创立者和领军人物。2019年6月在吉尔吉斯上合峰会获“国际和平艺术家奖”,同年进入“中国星锐榜”并获得“德艺双馨艺术传承贡献奖”、“2019中国书画年度人物”等荣誉。作品被收藏悬挂于北京毛主席纪念堂、中国驻联合国代表团会议室、澳门特区政府、泰王国钦赐淡浮院、成都锦江大礼堂等重要场所。



【画家简介】马振声:1939年10月生于北京。1964年中央美术学院中国画系毕业。1966年中央美术学院研究生毕业。现任四川美术家协会专职创作员。北京语言大学艺术系兼职教授,重庆国画院名誉院长。中央文史研究馆馆员。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中央文史馆书画院院部委员。国家一级美术师


点赞(0) 打赏

微信小程序

微信扫一扫体验

微信公众账号

微信扫一扫加关注

返回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