岳恒俊广宁
很小的时候,就听父亲如数家珍地说过,41军有四面大名鼎鼎的战旗:塔山英雄团—123师367团;白台山英雄团—123师369团;英勇善战模范团—122师364团; 塔山守备英雄团—121师361团。这四面旗帜,不仅是41军的骄傲,也是41军后人的骄傲。
2019年国庆阅兵,百面战旗方队迎面走来,我看到了那几面父辈的旗帜,在旗阵中招展。那一刻,仿佛看到了父辈、看到了父辈们在解放战争中浴血奋战的场景、看到了半个世纪前,我成长的部队大院。自豪感油然而生,这时候,旗阵中的战旗,已经不仅仅属于我,也属于全国人民。
多少年,没有看到战旗了,眼前飘飘然的多是彩旗、广告旗,真没劲,人不知何处去。只有看到战旗,才让人热血沸腾,精神振作,想到先烈、想到报效民族之志。
每一面战旗,都有独特的命名,都有自己的故事。但每一面战旗,都是先烈用鲜血染红、用生命织就而成,具有强大的感召力,引领后人奋勇前进。
1948年2月,东北野战军四纵兵临辽阳城下,11师31(122师364团)团承担了主攻辽阳城的任务。2月6日,攻城部队发起攻击,整个辽阳城里像一锅爆豆,巷战迭起。部队打得勇猛机智,枪炮阵响,硝烟弥漫。至下午三点半,一举攻克古城辽阳。战后,四纵授予 31团“英勇善战模范团”称号。
1948年10月,辽沈战役,东北野战军四纵等部队坚守塔山。父辈们经历了6天6夜生死战斗,完成阻击战。塔山阻击战胜利,保障了我军主力攻克锦州作战胜利,塔山阵地,真正成了敌军不可跨越的铜墙铁壁。
这一仗,打出了四纵的英名、打出了塔山英雄团、白台山英雄团、塔山守备英雄团三面光辉旗帜、打出了四纵的血性、打出了无数英烈。这一仗,惨烈至极,令四纵官兵永志难忘,几十年后,4纵7位开国将军安葬塔山,有几多父辈,离世后,嘱托儿女,要魂归塔山。塔山,已成为四纵后人的精神高地,是每年必祭的所在。
北平和平解放后,41军(前身东北野战军四纵)担任了全城的警备任务,赢得了“仁义之师”的盛赞,并在西苑机场接受了毛主席等中共中央领导的检阅。
建国后,父辈所在部队,长期坚守在南粤大地,并担负农垦生产任务。
上世纪60年代初,父亲调122师364团(前身四纵11师31团)通信部门任职,来到“英勇善战模范团”这支具有光荣传统的团队。从此,父亲便在这面光辉战旗下守卫南疆,我便在这面旗帜下成长。
1968年下半年,父亲与很多同学的父亲,来到北京学习,并接受伟大领袖毛主席接见。期间,父辈们来到西苑机场合影留念,铭记军史、缅怀革命先烈和英雄,尊崇荣誉功勋。
“一支英雄的部队,他们传承的是什么?除了番号和编制,能看得见的就是一些烧焦了的战旗、沾染了血迹的衣衫、残破扭曲的兵器和一个个闪光的名字,看不见的则是一种精神,一种不屈不挠,捍卫荣誉的冲动和血性。任何一个士兵只要融入了这个集体,他拥有的就不仅仅是血肉之躯,先辈们的荣誉就融进了这个士兵的血液里,为了这个荣誉,士兵们就会一往无前血战到底。”
在一支英雄的部队里,人人都想争当英雄,在先辈们打出的荣誉旗帜下,人人都舍生向前。
1979年2月,对越还击战打响。41军这支光荣部队不辱使命,在生死28天里,全体指战员经历了层层阻击、弹尽粮绝、死伤失踪,最终完成了上级赋予的使命。在中央军委的表彰中,5个营、连名列其中,12位一级战斗英雄。可谓英雄部队,英雄辈出、英雄旗下遍地英雄。
英雄旗帜下成长的吾侪,受父辈影响,立志从军报国。在西南边陲形势不安的1978年,纷纷弃耕从军、离开知青场,接过父辈的枪。
我来到父亲军旅生涯的起点—“塔山守备英雄团”所在部队121师,苦练杀敌本领,不落人后。79年对越还击战,我在师通信营无线连,随全师穿插敌后,历经四面楚歌、十面埋伏、弹尽粮绝之险。危境中,我牢记父亲不惧生死教导,英勇完成战斗任务,荣立三等战功。
我辈没有经历塔山枪林弹雨的洗礼,却经历了对越还击战血与火的考验。一同入伍的41军后人,或父子同仇敌忾、或立功、或壮烈牺牲,秉承了父辈的血性。
1985年大裁军,122师完成历史使命,番号收回,父亲所在的英雄团队-364团调归兄弟部队121师建制,红色基因得以传承、光荣传统继续发扬光大。
父亲的部队,已成过去。在2019国庆阅兵场上,父辈的旗帜,在百面荣誉旗阵中飘扬,是我的骄傲、是父辈的骄傲、是人民军队的骄傲、是共和国的骄傲。
父亲完成生命历程,没有留下什么物质财富,他热爱军队、忠于人民和艰苦扑素的优良传统,却留传给了我。我辈己年过花甲,虎狼嚎,祖国若召唤,廉颇能饭亦能酒。醉里挑灯拭吴钩,沙场点兵不落伍,以身许国终不悔,马革裹尸何须求。
岁月静好,儿孙绕膝时,勿忘家史、勿忘传承。少不了讲爷辈、父辈的战斗故事,军人之家,流传的就是战斗故事和血性。
作者:绿林少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