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年前20万白俄难民逃亡中国,后代无比骄傲地说:我们是中国人!
和大多数西方民族不同,以北斯拉夫人种为主要构成的俄罗斯族自古以来都没有安分守己的品质。
国内网友之所以把俄罗斯人称为“战斗民族”,就是因为俄罗斯人十分沉迷开疆拓土的战斗。
在和种花家长达一百多年的交往中,“战斗民族”不仅侵占了我国588万平方公里领土,而且还将20万白俄难民留在了中国境内。
那么,这群人到底为什么要背井离乡来到中国,他们又为何会称自己为中国人呢?
一、血雨腥风的苏俄
历史资料记载,俄罗斯族早在清朝时期就开始融入中华民族。比如,在奠定《尼布楚条约》基础的雅克萨之战中,清朝大军就俘虏了数百名沙俄士兵。
相比早期以俘虏身份进入中国的俄罗斯族,苏俄时期白俄难民数量更大、持续性更长。

苏俄不是解放穷人的势力吗,怎么会产生这么多难民呢?就像赵本山说的那样“不看广告看疗效”,历史上的苏俄的确有很多日子过不下去的难民。特别是那些被扣上“白俄帽子”的人,他们的下场更是惨不忍睹。
1917年沙俄罗曼诺夫王朝在“二月革命”的打击下土崩瓦解,当时掌控俄罗斯的人主要是旧贵族和一些拥有欧洲资本背景的实力派,这些人立志要将俄罗斯从落后的封建帝国,改造成一个“议会说了算”的西式国家。可是“十月革命”却彻底改变了战斗民族的命运。

在苏俄全面掌控俄罗斯之后,他们在1918年1月举行了一场“立宪民主会议”,企图用“选票武器”证明自己在俄罗斯的合法性。
然而,令人大跌眼镜的是,其他派别不仅没有畏惧苏俄的枪杆子,反而还给他们送上了一份“选举惨败”的见面礼。
显然这些没给苏俄投票的人根本不懂“敬酒不吃吃罚酒”的道理,短短13个小时之后苏俄就用暴力手段强行解散了“俄国立宪会议”。
在将俄罗斯全部行政权力收归自己之后,苏俄高级领导人托洛茨基宣布一个“铁与血”的新时代正式开启。

从这种“选举失败就掀桌子”的表现来看,苏俄可不是一个心慈手软的势力。
1918年7月一天晚上,已经退位一年多的末代沙皇迎来了一群不速之客,他们以“尼古拉二世危害苏俄”的理由,在未经任何审判的情况下,残忍地处决了末代沙皇一家,甚至连厨师、保姆等佣人也没有放过。
特别值得一提的是,这段泯灭人性的历史直到苏联解体才被解封。按照俄罗斯首位总统叶利钦的说法,这是俄罗斯历史上耻辱的一页。

二、“白俄”的反击
在苏俄强力打压下,一些旧贵族和新资本家联合到了一起负隅顽抗,他们组成的“白卫军”对新生的苏俄造成了巨大威胁。
由于白卫军属于反对“红色苏俄”的势力,因此他们被后世的史学家称为“白俄”。特别需要强调的是,“白俄”和今天的白俄罗斯国没有任何关系。
在“白俄”的众多领导人中,格里戈里·米哈伊洛维奇·谢苗诺夫和我国的关系最为密切。
这位出生在沙俄时期的“白俄”将领,在沙皇被推翻之后一直在远东地区招兵买马。

由于精通蒙古语、布里亚特语等中国北方民族文化,谢苗诺夫成了“白俄”势力中有名的“中国通”。
虽然“白卫军”名义上是一支“恢复俄国传统”的武装,但是他们后来竟然和西方势力联合在了一起对付新生的苏俄。
这种里通外国的背叛行为遭到了战斗民族的一致唾弃,最终丧尽人心的“白俄”在1920年被苏俄彻底剿灭。
沦为“丧家犬”的谢苗诺夫无奈逃往中国,不过他的“贼心”并没有死。

20世纪20年代我国东北地区靠近俄罗斯一侧,已经被日本关东军控制,今天的满洲里就是当年小日子控制的军事重镇。
为了获得岛国的支持,谢苗诺夫不仅在蒙古国独立的过程中积极运作,还纵容自己手下的士兵在西伯利亚和东北等地,大肆劫掠中国商队、残害中国居民。
在“白卫军”被彻底剿灭之后,谢苗诺夫又联合生活在东北的“白俄”难民,为日本关东军提供了情报工作。
令人感到讽刺的是,他竟然还享受到了日方提供的1000日元退休金。

不过正义永远都不会缺席,在苏俄出兵东北剿灭日本关东军残余势力的过程中,谢苗诺夫被顺利抓获。
对中俄两国人民都犯下过深重罪行的谢苗诺夫,最终被苏俄判处极刑。
虽然的确有不少白俄难民充当过谢苗诺夫的帮凶,但是我国并没有全部遣返这些无家可归的俄罗斯人。
今天生活在我国境内的俄罗斯族,有很多都是白俄难民的后裔。

三、白俄难民的“同化之路”
众所周知,战斗民族和种花家存在很多差异,其中最重要的就是“民族包容性”。
就拿海参崴来说,这座如今已经被改名为“符拉迪沃斯托克”的俄罗斯远东重镇,和港澳地区一样都是在清朝末年被租借给列强的我国领土。
然而,和华人占比超过一半的港澳不同,如今的海参崴再也看不到种花家的原住民。
在沙俄、白俄、苏俄等势力的打压下,原本世世代代生活在海参崴的中国居民,早就消失在了历史长河中。

和战斗民族的选择不同,我国不仅原谅了“白俄”难民助纣为虐的罪行,还将他们慢慢同化成了中华民族大家庭的一员。
我们为什么要接纳一群相貌和文化都和种花家完全不同的“白俄”难民呢?
首先,优良的传统文化是最重要的原因。喜欢雪中送炭的中国人,直到今天还是全球难民援助工作中的主力。
如果我们把白俄难民全部遣返回苏俄的话,他们中大多数人都难以挺过残酷的打压。

为了不让这些白俄难民失去生的希望,中国采取了包容开放的态度接纳他们。
白俄难民不仅可以在中国境内靠自己的劳动赚钱,还能和普通人一样娶妻生子过上幸福的生活。
另外,重视人口红利也是我们接纳白俄难民的主要原因。无论是沙俄、白俄,还是苏俄都无法做到像我国这样重视“民力”,那些在战斗民族看来必须消灭的“对立敌人”,在种花家眼里却是可以为经济发展作出突出贡献的人口红利。

当年那些追随谢苗诺夫来到我国的白俄难民,如今已经成为建设中国经济的重要力量。
假设我们当年采取和战斗民族一样的政策,残酷打压这些白俄难民,最终受损失的还是中国的利益。
白俄难民的历史已经过去了一个多世纪,但是这段体现中华文化优越性的历史,依然可以为我们提供宝贵的参考价值。

四、以史为鉴的现实意义
在印度侵占的我国藏南地区,至今生活着上万名印度居民,妥善解决这些人的去留问题关系着我国藏南地区的长治久安。
参考白俄难民的处置经验,“藏南印度人”也可以被同化为种花家的一员。虽然这种操作的确很让人意外,但是它的确可以为我国带来三大好处。
第一,降低领土收归难度。有关藏南地区的谈判已经持续了几十年,在此期间印方不仅在藏南地区修建了大量军事工事,他们还把不少周边地区的印度居民搬迁到了藏南地区。

想要让“藏南印度人”完全搬离我国领土十分困难,只有接纳他们才可以促进中印谈判。
第二,提高藏南地区稳定程度。藏南地区的问题之所以这么复杂,最重要的原因就是我国在当地的居民数量太少。在喜马拉雅山脉的阻隔下,其他地方的居民很难迁往藏南地区定居。
我国的发达程度远超印度,“藏南印度人”应该会很乐意加入中国国籍。如果可以把他们争取到我国这边来,就能大幅提高我国对藏南的把控程度。

第三,为中国经济贡献人口红利。之所以会有那么多国际巨头前往印度建厂,就是因为他们看中了印度的人口红利。
已经连续两年遭遇人口负增长打击的中国经济,面临着内需不足、员工短缺等多方面的挑战,这些“藏南印度人”就是我们可以开发的人口红利。
既然我们连为谢苗诺夫效力过的“白俄”难民都可以接纳,为什么不能接纳“藏南印度人”呢?

结语
拥有数千年灿烂文明的种花家,始终坚持着让全球各国信服的包容精神,那些骄傲表示自己是中国人的“白俄”难民后代,就是中华文化最有力的代言人。
随着中国崛起的步伐不断加速,还会有更多民族的朋友加入种花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