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又侠,1950年7月生,陕西渭南人。现任中央政治局委员,中央军委副主席,上将军衔。


——是我军为数不多有两次参战经历的高级将领。


一、1979年对越自卫还击战,张又侠连长的战斗故事


79年自卫还击战,26岁的张又侠任14军40师119团8连连长。随部队驻守在云南,很快就奉命开赴前线。他胆大心细,不仅作战积极主动,敢啃硬骨头,而且主意也多。




攻坚战中,他建言团长绕敌背后突袭,被采纳。战斗中,他引导一个营穿林,虽仅1个连成功,但给敌背面杀伤,对夺取阵地起到关键作用。


张又侠说,刘伯承元帅救了他


战后,一天张又侠见到刘伯承元帅的儿子刘蒙时说:我请你吃个饭吧,我要谢谢刘伯承元帅救了我。


刘蒙很是纳闷,张又侠没有和刘伯承元帅有过时间上的交织啊,从哪里谈得上救过战场下来的张又侠啊?故问之。




张又侠答道:一次在攻打一个敌人阵地时,上级下了死命令:限期拿下阵地,为后续部队打通道路。


不过,越军的阵地在山上,而且严阵以待,解放军攻了几次都没成功,伤亡也很大。


危急关头,建议团长绕到越军阵地背后,发动突袭。




团长指责说定好的作战计划怎么能够随便改动的。这是谁的主意啊?同时有人提出,从地图上看没有路能绕到阵地背后,而且都是原始森林。


张又侠则辩论道,他曾听刘伯承跟父亲说过一句“有山就有梁”。他也专门研究过刘伯承元帅的军事著作,刘帅写道:在敌占区部队行进时,应该尽量避开山谷沟壑,而尽可能地采取山脊部位的快速行进




所以,他要求团长给自己一个营的兵力试试。


当时形势紧迫,上级答应了张又侠的请求,让他带一个营共计4个连的兵力穿越密林。



最终,只有1个连成功穿越密林,在阵地背面突然发起攻击,越军做梦也没想到解放军竟然绕到了背后,一时间被打懵了。




就在这时,团里其他军力从正面也发起了攻击,一举拿下了阵地。


此战后,张又侠先后被提升为团作训股长、团参谋长,后又提升为副团长、团长。

二、1984年老山作战,张又侠团长的战斗故事


1984年老山收复战,张又侠在14军40师119团团长任上再度参战




是战,张又侠展现卓越的指挥才能。


他通过灵活缜密的步炮协同战术,用40分钟拿下阵地。


此后的老山防御作战,他率一个团抵挡敌军6个团反攻,敌军3天阵亡达3000余人。


1、7分钟全歼662.6高地守敌


662.6高地又称松毛岭,是位于老山东侧一道东西走向的山脊,是老山左侧的臂膀。




老山主峰高1422.2米,其山腰以上常有云雾,视野不佳,而662.6高地虽海拔不高,但少有雨雾,能有效瞰制南北20公里纵深,是重要制高点,也是敌重点布防的骑线要点,其战术价值被认为与老山相当。



图注:40师119团攻占的松毛岭地区及662.6高地。


战斗打响前,119团团长张又侠认为,“要先抓住敌人的脖颈,让他跑不了,进不了,动不了再打”。他问六连连长李中平:你说,哪是他脖颈?

李中平指着地图答:松毛岭——662.6高地!


张又侠:哪个连完成这任务?李中平:反正少不了我!


张又侠:我就等你这话,就是你,带六连!战前训练紧张进行,李中平信心十足,但突然出了个意外。




一日,李中平原来所在的二连请他回去吃饭,大家都给老连长敬酒,李中平凡敬必喝,大醉,当夜未回六连。


此事被团里发现后,要求李中平写检查,李中平不写:我回老连队喝个酒算什么?团里宣布给李中平严重警告处分。李中平更想不通,到团里开会时,故意拿了一壶酒,当众一口喝了,骂骂咧咧:“他妈的,当大官的,就不知道什么叫战友情谊!”


张又侠知道后很生气,找李中平谈话:你不用骄傲,以为少了你就不行,我另外找个人,看他能不能带好六连。能不能把阵地拿下来!


这下,李中平急哭了,道:“团长,我检讨,我保证不再喝酒了,你给我处分不行吗?”


张又侠:“这次战斗,最重要的是分毫不差执行协同计划,要求有严格的组织纪律观念,像你这样任意胡行的角色绝对不行!”



李中平千求万求,总算保住了主攻连长位置。战斗中,李中平按预定方案,炮击一停就冲上662.6高地,仅7分钟就全歼守敌。


团里保守估测,加时2分钟报告上级,“九分钟传来第一个捷报——跟着炮弹前进的英雄六连!”



图注:119团作为40师第一梯队左翼团,战斗发起后一举攻克662.6高地,全歼守敌,完成拔点作战任务,团队荣立集体一等功。


庆功会上,张又侠给李中平敬酒,李中平不喝。张又侠说:“李中平,在关键时刻我不拿你当大头拿谁?当时我不处分你,我怎么指挥这一战!喝了,我再考虑取消你的处分。”


李中平很硬气:“我喝!但处分你还是给我留着,永远作个纪念!”



2、一生最痛快的事,是师长说炮弹运上来了,放开手打


当时,他制订的进攻计划是“文革”后第一个完整的步炮协同计划,经过炮击后,步兵开始攻击,总共40分钟拿下主阵地。




图注:119团团长张又侠(中)在团指挥所。


在夺下主阵地后的防守中,张又侠起到了更关键的作用,他率一个团抵挡越军六个团的进攻,成功抵抗了越军发起的3天反攻行动。


当时,张又侠打仗十分重视用炮。1984年7月,敌人企图夺回被我收复的老山,张又侠指挥119团防御。


炮兵团团长赵寇斌和119团团长张又侠,在一张地图上指挥——

这可能是当时条件下,步炮协同最简捷最有效的协同方式。



当时敌人攻至二连阵地,已突破前沿到达主阵地下100米左右。

张又侠急道:“老赵,快打炮呀!”

赵寇斌道:“太近了,不能打!”

“你打,我叫第一道堑壕隐蔽,第二堑壕给你看着。”




指挥所内,赵寇斌穿短背心,裤腰上别个烟盒纸,方位、坐标全在纸片上,他直接给炮兵群下达了口令,炮火准确覆盖在二连阵地前的敌人头上。




炮击一停,二连大喊:“炮兵万岁!”赵寇斌在额上刮下汗水:“妈哟,好悬?!”



图注:119团干部在研究松毛岭拔点作战战法。


7月12日,敌军又组织重兵对老山进行大反扑。上级通报了炮兵射击区域,但炮火应当集中到哪一点?赵寇斌问张又侠:“假若你是敌人,你在哪?”


张又侠指着地图:“在这!”“好,我就打这!” 结果,炮弹正打在敌人进攻隐蔽地。



图注:119团防御阵地。


事后,张又侠说:“我这一生最痛快的一天,莫过于7月12日,那天最痛快的一件事,是师长通知我说炮弹运上来了,放开手打!”




图注:119团4连在“7.12大捷”中缴获的战利品,前为副连长孙成林。


此战,119团与炮兵团的步炮协同达到巅峰,给敌人重大杀伤。


“7.12”大捷后,没两天前沿阵地的敌人尸体发出恶臭,部队发出“为胜利而吃饭”的号召,大伙也吃不下,洒了除臭剂也不管用,只好向敌军发射了一张通告(见下图)。



越军3天阵亡3000余人,可见战事之激烈。叶剑英元帅看过战场录像后,也对此战称赞有加。

3、人民军队的装备建设,不会再让指挥员缺任何“炮弹”


此后,张又侠升任40师的副师长、师长、第十三集团军副军长、军长,北京军区副司令员,沈阳军区司令员,中共中央军事委员会委员、总装备部部长,中央军委副主席等职。



在南疆战事中,步兵团长张又侠视炮弹的充足供应为“一生最痛快的事”。二三十年过去了,他已成为中央军委副主席。


人民军队的装备建设,在其任上早已做到不会让前线指挥员缺任何“炮弹”。作为有着鲜明战争印迹的将领,其对打仗的关注、对武器装备的重视、对基层的熟悉、对我军作战战备建设,都有着更为深刻的认识。



如今,我们对这位战将,我们的中央军委副主席,充满期待!


附:张又侠简历:


1968-1971年 陆军第十四军四十师一一九团六连战士

1971-1977年 陆军第十四军四十师一一九团司令部作训股参谋

1977-1979年 陆军第十四军四十师一一九团三营八连连长

1979-1979年 陆军第十四军四十师一一八团司令部作训股股长

1979-1981年 陆军第十四军四十师一一八团参谋长

1981-1983年 陆军第十四军四十师一一八团副团长

1983-1984年 陆军第十四军四十师一一九团团长

1984-1987年 陆军第十四军四十师副师长(其间:1984.09-1986.07军事学院基本系学习)

1987-1990年 陆军第十四集团军四十师副师长

1990-1994年 陆军第十四集团军四十师师长

1994-2000年 陆军第十三集团军副军长(其间:1996.03-1997.01国防大学合同战役指挥班学习)

2000-2005年 陆军第十三集团军军长

2005-2007年 北京军区副司令员

2007-2012年 沈阳军区司令员

2012-2013年 中共中央军事委员会委员,解放军总装备部部长

2013-2015年 中共中央军事委员会委员,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军事委员会委员,解放军总装备部部长

2015-2017年 中共中央军事委员会委员,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军事委员会委员,中央军委装备发展部部长

2017-2017年 中共中央军事委员会委员,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军事委员会委员

2017- 中央政治局委员,中共中央军事委员会副主席,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军事委员会委员

点赞(1) 打赏

微信小程序

微信扫一扫体验

微信公众账号

微信扫一扫加关注

返回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