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人云:峨眉天下秀,青城天下幽。而今,成都,这座4天后即将举办第31届世界大学生夏季运动会的城市,将“拜水都江堰,问道青城山”作为宣推口号。都江堰是古代人类最伟大、且至今仍在发挥作用的水利工程,故虽称拜水,实为拜人——两千多前主持修建都江堰的李冰父子;问道青城山,则因为青城山乃道教发源地之一,与湖北武当山、安徽齐云山、江西龙虎山一起被奉为道教四大名山。
7月中旬的一个周末,我们一家三口进行了一次青城山深度游,一次“闻道青城,结缘英雄”之旅。

听从司机大哥的建议,我们从2号门进入青城山,计划经天然图画、五洞天、天师洞、朝阳洞、九道拐、齐云阁,最后登顶青城主峰——老君阁,然后下行至上清宫,在步云廊坐缆车下山,逆时针游览青城山。之后乘车到灌县古城,拜水都江堰。



计划很完美。然而,计划没有变化快。
青城天下幽,果然名不虚传,我唯一能调出来形容它的是中学时存储进大脑皮层中《与朱元思书》的最后两句:“横柯上蔽,在昼犹昏;疏条交映,有时见日”。



由于风景太好,气候凉爽,下山时间一拖再拖,直接把“拜水都江堰”推到了猴年马月。16:30左右,我们还在青城主峰——老君阁流连。正当我坐在石阶上惬意地吸入富氧空气之际,电话响了,对方提醒我广州会议将在两个小时后开始,让我上线调试。
我没有忘记18:30有一场学术讲座。本来说好是去广州的,但不敢拒绝母子俩来成都的要求,于是改为线上。对此我也是做了充分准备的,我背着电脑上山可不是为了吃素的,随时随地,我都可以开讲。
然而调试的时候,我被当头一棒——山中风景虽好,网络信号却不稳定,音画断断续续。于是决定立即下山,到宾馆后再讲。
我们一路小跑下到上清宫,走马观花后前往步云廊,准备坐缆车下山,结果发现排队的人非常多,全山的游客似乎这一刻都集中在这里了。工作人员说至少要排队1个小时以上才能坐上缆车,建议我们徒步下山,只需要五十分钟。
犹豫再三,我悲壮地决定:拖着16年前滑雪摔伤、上山的最后已是咬牙坚持的右腿,徒步下山。途中接到会议主办方信息,说讲课时间可能要后推10分钟,请我原谅。天助我也,我不但原谅,还要感谢!
18:30,距离推迟后的开讲时间有且只有10分钟,我们终于下到了青城山1号门出口。
我准备在路边小道支起电脑,来一回如今很时兴、也很招人烦的“马路直播”。只要我不尴尬,尴尬的就是游人。
不巧的是,游人答应,“主人”却不答应。
虽然有“蝉鸣林愈静,鸟鸣山更幽”之说,但黄昏时分林中的主人——夏蝉,此伏彼起的大合唱几乎盖了过我的声音。于是,我们只好走出景区门口,准备找间咖啡馆或者茶馆开讲。熟料时间过晚,道上虽然人声鼎沸,但旁边店铺多已关门。偌大的青城山,竟然没有一块安放笔记本电脑的地方。
时间一分一分过去,距离开课时间已经不到5分钟,主办方已经在催促上线了。绝望之际,我看见右手边有一家“仁惠堂道加健康馆”的门还开着,我抱着试一试的心态,走进了馆内。




从进馆的那一刻开始,“闻道青城”之旅才正式开启。

店里坐着一位60来岁的大哥,头发不多(剃了光头),看起来很普通,我想大概率是负责看店的临时工。我向大哥求助,希望借他的宝地讲一堂课,或者付点费用也行。大哥最初有些犹豫,但看到我急切无助的眼神后,就问我需要多长时间,讲什么内容。我说是很正规的学术讲座,只需要半个小时。
我当时想,反正大哥住在店里,时间上应该没有问题。大哥问我七点一刻能否讲完,我说肯定能讲完。
在我一边打开电脑一边用手抹走脑门上汗水的过程中,大哥打了个电话向朋友致歉,让他们到时候先吃,他晚点才能过去。
除了感动和迅速打开电脑之外,我已经无暇顾我到底搅了大哥的什么重要饭局。穿着被汗水湿透后更显粉红的衬衣,18点40分,我开始了我的表(讲)演。




感动于大哥的友情支持,我这场讲演特别卖力,声音比平时高了好几个8度;又由于担心超时,语速也比平时快了不少。据广州方面传来的画面,基本上达到了线下讲课的效果——观众只用手机拍摄课件,而不舍得去刷手机。




现场情况是我后来才知道的,在我讲课过程中,我只知道店里发生了两件事。第一是大哥出门把我桌子旁边的窗户给关上了;二是走进来了一家三口,男人的年龄与大哥差不多,留着长发,颇有艺术家气质。大哥和他们热烈握手,拍肩致意,声音压得很低。显然是为了不打扰我讲课,我成为喧宾夺主的典型。
19:10,讲课结束。不料会场反响强烈,点评较多。要在平时,我一定很享受,但彼时彼刻,我却很难受。因为说好了19:15肯定结束,结果19:20了还没有结束。终于等到会场那边说再次以热烈的掌声感谢云云,我才如释重负合上电脑。
正当我准备向大哥正式致谢的时候,大哥带领在场的人给我鼓掌。他以热情诚恳而又不容置疑的语气,邀请我们全家参加他的家宴。在看出我比较犹豫之后,大哥说我先带你们参观,然后你再决定去还是不去。
恭敬不如从命!

参观过程中,我才知道,大哥并不是看店的临时工,而是医馆的老板,姓邹名平。邹平大哥也不是一般的老板,而是一个老兵创业者。他参加过1979年和1984年两次对越自卫反击战,好几名令人敬仰的战斗英雄都是他手下的兵。
医馆处处充满了军旅情结和军人情怀。有战斗英雄的巨幅照片、有战友聚会的精彩瞬间,还有战友们看望烈士、看望烈士父母的感人场面。邹大哥说,他的医馆是一家运用道地中草药,专门治疗疑难杂症的诊所。邹大哥亲历过对越自卫反击战战火的洗礼,源于对参战老兵战争后遗症的康复治疗的初心,创立了这家医馆,弘扬传统中医文化和红色军旅文化,传承中医药精髓并创新发展,惠及广大军民。
最令人感慨的是,医馆对前来治疗的老兵,一律收费81元,象征性的收费(八一)。
参观过程中我也才知道,留着长发,有艺术家气质的大哥叫李成渠,也参加过越战,和邹大哥是战友,爱好摄影,是当地民俗摄影协会会长。他们一家三口刚刚从千里之外的达州开车过来,家宴就是为李大哥一家设的。




参观医馆后,我毫不犹豫答应参加家宴,接受旅途中最高规格的礼遇。
邹大哥说,他之所以同意我在医馆讲课,是看到我作为旅途之人的不易,军旅也是旅途的一种。他说邀请我参加家宴,除了我的课讲得好之外,是想让孩子了解英雄故事。说实话,后者更让我感动。因为,孩子教育,无论何时,无论何地,无论何人,都是头等大事。





邹大哥是贵州人,家宴是地道贵州风味。这对于徒步上下青城山的我们一家三口而言,是丰盛的物质享受。而家宴过程中,邹大哥给我们讲的英雄故事,则是我们这次青城山之旅的最大精神收获。
第一段英雄故事的主人公是史光柱。网上写道:“史光柱,云南马龙县人,1963年10月出生,中共党员,原中国人民解放军77283部队原副政委,大校军衔退休,对越自卫反击战一级战斗英雄。先后荣立一等功1次,二等功2次,三等功2次。深圳大学文学学士。当代著名诗人、作家、音乐家、优秀党员,被誉为中国的保尔·柯察金。1984年4月,在对收复老山作战中,史光柱在4次负伤、8处重伤、双目失明的情况下,带领全排收复两个高地,出色完成任务,荣立一等功。”




作为英雄的时任上级,邹大哥所讲的故事比网上生动得多。他说,在1984年4月28日收复老山的战斗中,柱子(史光柱)所在的2排的任务是与3排合作,先攻占越军侧翼的57号高地,然后再联合1排攻占敌连部所在的50号高地。在冲锋过程中,2排排长被炮火炸成重伤,临时指派史光柱指挥2排作战。在多处受伤的情况下,他进行勇敢地带着战士向敌人的阵地发起冲锋。在冲到越军阵地两三米的时候,史光柱旁边的代理副连长踩到了一枚地雷,当场牺牲,史光柱的脸部也被大量的地雷碎片集中,顿时双眼什么也看不到了,左眼的眼球更是被炸出乐眼眶,挂在脸上。柱子本来以为是片树叶,结果一拉疼得不行了,才知道是自己的眼球。柱子知道,自己已经失明了。但是,他不能让战士们知道他已经失明,于是他把眼球塞进眼眶,坚持指挥,直到收复50号高地......
我们听完,都被是史光柱在战场上的英雄事迹深深震撼了。邹大哥接着说,史光柱不仅在战场上勇敢,更令人敬佩的是他双目失明后身残志坚,成为了诗人和著名军旅作家。1985年,史光柱在人民大会堂做英雄模范事迹报告的时候,演唱了一曲《小草》,并带着这首歌登上了春晚舞台。于是邹大哥起头,领着我们齐唱“没有花香,没有树高,我是一棵无人知道的小草.....”
歌曲还没有结束,邹大哥就拨通了史光柱的电话,聊了几句后,邹大哥将电话给了我,我在电话中表达了对英雄的敬仰和感谢,说回北京后一定要专程拜访。等挂了电话之后,我才想起应该让儿子听史伯伯说几句话。邹大哥说没关系,后面的故事同样精彩,一定会让儿子和英雄对话。

第二位英雄的故事,邹大哥没有说英雄的名字,只说他是个一个16岁的战士,在大树上隐蔽时被敌人的炮火击中后掉下树来。当邹大哥抱起这个生命垂危的半大孩子时,才发现他的后背有一个碗口大小的窟窿,汩汩冒血。邹大哥说,这种时候,战友都会问即将牺牲的战友有什么要说的。邹大哥说,一般而言,年龄大的战士,胸前的兜里可能会有申请书;结了婚的战士有的会有给妻子的信或者等待偿还的账单等。而这个战士太小,邹大哥当时想问问他有什么话想带给父母。邹大哥讲到这里,停了下来,让我们给出答案。
作为有孩子的人,我心中其实有答案,但不忍心说出。估计其他人也是类似的想法。
在全场人的沉默中,邹大哥揭晓了答案。他说,孩子并没有说什么豪言壮语,他只是说,我想抽烟!因为,孩子一直都很听父母和老师的话,从来都没有抽过烟。邹大哥说,他发动身边的战士寻找香烟,最后好不容易找到了不到1/3支的烟头。邹大哥说他那时不会吸烟,但他还是点燃那截烟头,猛吸一口后将烟塞进了小战士的嘴里,可惜他已经停止了呼吸,而两眼依然大大地睁着。邹大哥又吸了一大口烟后,吹进了孩子的嘴里,并帮他合上双眼......
作为军人后代的孩子妈妈已经泪眼婆娑,儿子的眼眶也红了。
邹大哥端起一杯酒,和我们一饮而尽。
他对我儿子说:“孩子,这也是战斗英雄,都是很平凡的人,虽然没有像影视作品中表现的那样壮烈,甚至在全民禁烟的当下,还不合适宜,可他们就是英雄。要是没有战争,他和你一样,也还还是个孩子.....”

邹大哥接着讲了第三个英雄的故事。
这位战斗英雄叫陈洪远。网上资料写道:“陈洪远,男,1981年从贵州镇远县入伍。在1984年收复老山的战斗中,他与连队失去联系,只身闯入敌阵地战斗五个多小时,消灭敌人一个连指挥部,毙敌十六名。在身负重伤的情况下,和三名战友坚持四天三夜,终于找到部队。中央军委授予他“孤胆英雄”光荣称号,是《孤胆英雄》的原型。




邹大哥讲,陈洪远在平时训练中表现出了极高军事素质,是“平时多流汗,战时少流血”的典型例子。在对越作战中,他与连队失去联系后,一个人端掉了敌方的一个连指挥所,在击毙了15个敌人后,最后与第16个敌人端枪互射。陈洪远击杀了敌人,自己也被敌人的子弹打中头盔的边缘,碎片伤到了一只眼睛。
邹大哥讲完这段故事后,立刻拨通陈洪远的电话,聊了几句说明通打电话的原因后,就让我儿子和他通一下电话。
我当然希望儿子能和战斗英雄聊几句。与很多这个年龄段的同学一样,儿子这段时间痴迷于游戏,比如逃离塔克夫、使命召唤19、战地5等战争游戏。虽然在游戏中也有各种杀敌技巧,但那都是虚拟的。我想告诉儿子,在真正的战争中,也有这样的英雄,而且可以和你一对一讲话。
邹大哥边将手机给我儿子边说:“别紧张,慢慢和陈伯伯聊”。
坦白地说,儿子拿过手机的那一刻,更紧张的是他老子!儿子最近一年个头猛蹿,性格也到了青春期的叛逆阶段,我担心他讲出些不靠谱的话。
然而,很快我就放心了。
儿子说:“陈伯伯,您太伟大了,太令人敬佩了!”。对方在电话中谦虚地说:“都是过去的事啦,你们比我们更强啦!“儿子说:“不!不!不!您这样的英雄行为和战斗本领,无论是过去还是现在,都很伟大,都值得我们学习。没有你们的牺牲和付出,就没有今天的美好生活。我一定要向您学习,保家卫国,争当英雄!”
那一刻,孩子妈妈已经热泪盈眶,我也老泪纵横......
邹大哥带着大家,为儿子鼓掌点赞。

邹大哥感慨地说,战争是军人的神圣职责,和平是军人的最终使命。他参加过两次南疆保卫战,当年上战场前有四件事要做:剃光头、写遗书、挂“光荣弹”、戴“生死牌”。战友们还私下约定:牺牲战友的父母由活着的战友照顾,活着的要经常去看牺牲的。为了这个约定,活下来的战友们,每年都要辗转于南疆的烈士陵园,敬酒、点烟、献花,与长眠地下的战友拉家常、摆龙门阵。战友们从单身去看,带着女朋友去看,带着儿女去看,再到带着孙儿孙女去看.......
邹大哥说,希望他们所经历的南疆保卫战是共和国的最后一次战争,但是战争可能还会来临。为了能给孩子们讲“只要龙城飞将在,胡马休想度阴山”的铁血故事,他们要好好活下去!当年为祖国战死沙场是决心,今天为情怀活下去是信念。然而,这一批英雄和英雄的父母们正在老去,于是他寻医问道筹办了老兵康养基地,目的就是希望让烈士父母把儿子的年龄活回来,让英雄们把牺牲战友的年龄活回来,让患有战争后遗症的战友像正常人一样健康地活下去。邹大哥说,这是他的诗和远方!

这就是七月中旬的周末,我们一家三口在青城山下的美好遇见。几句感悟,作为结尾。
第一,缘,妙不可言。这并不只是美丽的词句,而是现实生活中真正发生的事情。可以说,一路的磨蹭、各种的不巧,其实都是为了促成了青城山麓的相遇。这次缘分,不仅将我从窘迫中解救出来,更让我们聆听到了课本上和传说中的战斗英雄的教导。




第二,魂,铁血铸就。邹大哥讲的几段英雄故事,既有壮烈的、英勇的,也有普通的、平凡的,让我们感受到了战争的残酷,军人的神圣以及和平的可贵。岁月静好,是有人替我们负重前行!正如邹大哥所言,战争是军人的神圣职责,和平是军人的最终使命。
第三,情,世代相传。活下来的战友看望长眠青山的战友,探望他们的正在老去的父母,寻医问道改善战友健康,疗愈战争创伤……年复一年,铁血军魂,同袍之情,世代相传。
第四,分,不是全部。虽然儿子《道德与法治》的期末考试成绩不理想,但在这次和英雄的对话中,在人生的《道德与法治》考试中,我们给了全场满分!敬英雄、学英雄和做英雄,就是最好的“道德与法制”教育。
第五,道,大小不同。一般人是“问道青城山”,我们是“闻道青城山”。此道,非彼道;此道,更大道!
【写完此文后,晚上我会将我写的几套科普图书,每一套签上几本后寄给邹大哥,以备到成都看大运会并问道青城山、拜水都江堰的有缘读者索取。邹大哥的医馆就在出城际高铁青城山站过马路后的右手边】

点赞(0) 打赏

微信小程序

微信扫一扫体验

微信公众账号

微信扫一扫加关注

返回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