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8月,有一则新闻在媒体上得到热议,一家房地产公司要赠送给战斗英雄顾金海烈士的父母一套住房,给宁夏回族自治区的民政厅发了函件,希望对方能够提供烈士遗属的家庭住址和父母亲姓名,以办理相关手续。

消息一出,当即引起热议,一时间让“顾金海”这个名字再次回到大众的视野中。


房产公司致宁夏民政局的函件

这是一个关于铁血英雄的悲壮故事,一个不到二十岁的战士,在三十多年前,用自己的生命,在祖国的南疆写就了一曲荡气回肠的英雄之歌。

不同以往的是,顾金海烈士牺牲的那场战斗,有电视直播画面。这位英雄的宁夏儿郎,就倒在了镜头之下,他的壮烈牺牲也成为最让人揪心的一幕。

从1979年开始,面对我们的邻居越南的不断挑衅,中国人民解放军与其进行了长期的武装较量,以捍卫我国的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

不过,尽管我们给予了越南侵略者以痛击,但却没能让对方彻底放弃地区霸权的野心,双方由此在边境地区展开了长达十年的拉锯战。

当时,为了应对对方的不断骚扰,我国不仅动用了云南省军区直属部队进行还击,还从全国各大军区抽调兵力参与轮战。

因为战场主要是在老山地区,所以这场战争又被称为“老山轮战”。我们的故事就是在这一背景下展开的。

顾金海,是老山轮战中的一名普通战士。顾金海是宁夏灵武人,生于1966年,来自一个平民家庭。说起来,顾金海一家与军队有着较深的渊源,顾金海的两个哥哥都是军人。


顾金海(右二)

受家庭影响,从小就对军旅生涯十分向往的顾金海立志入伍,军营成了他的梦想之地。

就这样,在1984年的时候,十八岁的顾金海来到了他心心念念的军队,成为了兰州军区的一名炮兵战士。

但顾金海的运气并不好,就在他当兵的第二年,国家要展开“百万大裁军”,刚实现的梦想转瞬就要化为泡影,对于顾金海来说,心里自然是十分失落的。

就在这时,顾金海想到了云南前线,如果能够上前线,他也就不用退伍了。想到这,他毫不犹豫地给部队递交了申请报告,要求上前线参战。

对于主动请战的士兵,部队当然也是鼓励的,因此批准了他的请求,顾金海由此作为一名炮兵跟随大部队上了云南前线。

在战场上,炮兵往往都是隐蔽在一个位置等候指令,接到军令就按照射击参数对敌方进行远程打击。相比于需要冲锋陷阵的步兵而言,炮兵是一个危险系数没那么高的兵种。

但是,顾金海却并不满足如此,他渴望像一线的战士一样杀敌报国,而不是在后方听炮声。


顾金海烈士寄给父母的照片

于是,顾金海向排长提出了要上一线的要求,他说:“到了战场,连敌人的面都见不到,我不要干大口径,我要干小口径。”

顾金海的意思就是不想当炮兵,要当拿步枪的步兵。而且,他还不想去预备队,打定了心思要去担任主攻任务的“特功五连”。看着身材并不算高大的顾金海,排长倒也不排斥他这种行为,毕竟勇气与血性是军人最需要的特质。

不过,“隔行如隔山”,在军事高度专业化的今天,让一个炮兵去干步兵的活,干不好可是要命的事情。

排长并没有直接拒绝他,而是说:“连队如果同意,我没意见。”排长这时也只是随口应承,现在马上就要开打了,没有太多时间给顾金海重新训练,他觉得连队不会同意这种请求。

但是,排长小瞧了顾金海的决心,本来连队里也是拒绝的,但顾金海没有放弃,连长不同意他就给营长写申请书,营长不同意,他就给团长写。就这么,在几天的时间里,顾金海一共写了十八份申请书,一直写到了师长那里。


顾金海的申请书

终于,顾金海所在的榴炮连接到了来自上级的电话,首长同意了顾金海的请求,让他去特功五连报道。特功五连是一支荣誉之师,这支部队的名号来自朝鲜战场,是志愿军总部授予的。

特功五连的特点就是擅长打硬仗,他们在朝鲜战场上立下了赫赫战功,打出了志愿军的军威,是我军一支威武之师。

被准许来到特功五连的顾金海心里既是兴奋又有些担忧,担忧的还是自己是否能完全胜任这支主力部队的任务。在来到五连九班报道的第一天,顾金海就被班长蒋学军说:“特功五连不要怂包,要在九班干,就得按照我的标准来,你看着办吧。”

蒋学军是一个老兵,更是兵中的尖子,是全团的“武状元”,也是连队里的“武教头”,人称“瓦尔特”。分在蒋学军的班,对于顾金海来说,是一种荣誉,但也是巨大的压力。

顾金海此时心里那股不服输的劲也起来了,自己既然来了,就一定要在五连站住脚,不能让人叫怂包。但顾金海还是低估了五连训练的辛苦程度,他第一天参加连队的五公里越野,就出现了掉队的状况。

在上气不接下气的时候,蒋学军出现在他面前,并狠狠地在他的屁股上踢了一脚,一把拉起顾金海继续跑。


顾金海与他曾帮助过的孩子

好不容易跑完了,顾金海正在喘气的时候,蒋学军却来到他面前。顾金海本来以为蒋学军是来训斥他的,正做好了挨训的准备,却没想到蒋学军是来给他道歉的,为的是刚才踢他那一脚。

顾金海没想到,看起来凶狠凌厉的蒋学军其实也是很通情达理,是一个严格地公私分明的人。但对于那一脚,顾金海并不在意,自己做得不好就该罚,只有自己做好了才有说话的底气。

所以,在接下来的时间里,顾金海不仅勤学苦练,还主动要求加大训练量,很快就掌握了步兵最为基本的五大技能,甚至在全班都是佼佼者。这下,即使是蒋学军也不得不佩服顾金海。

在1986年的5月,顾金海给家里写了一封信,他说:“如果我牺牲了,不要为我悲伤,也不要向部队和政府提任何要求,让小妹妹在我的骨灰盒前唱一支《可爱的宁夏》吧......”

顾金海的遗书

那时候的顾金海,就已经做好了流血牺牲的准备,这时的他还不到二十岁。

在六月份的时候,顾金海又给宁夏自治区主席黑伯理写了一封信,他在信里是这样说的:“特功五连就我一个宁夏人,我要努力为宁夏人民争光.....我是一个军人,只有对祖国母亲和家乡父老的一片赤诚......”

在收到顾金海的信后,黑伯理十分感动,他将顾金海的信传阅给每一个干部,乃至于通过广播向整个宁夏的父老乡亲们播出。

为了鼓励顾金海,黑伯理特意买了四盒刻录了宁夏民歌《花儿》等的录音带,连带自己的一封亲笔信一起寄给了顾金海。

在收到了来自家乡的信和录音带后,顾金海非常高兴,那些录音带就成为了顾金海在老山前线时期的最大精神寄托。


黑伯理

很快,时间来到了八月份,因为顾金海的突出表现,组织上批准他成为预备党员,这让顾金海得到了莫大的荣誉感,也更激励了他的斗志,他时刻期盼着能用一场胜利来向组织与人民证明,自己是一个合格的战士,是能够担当得起党员这个身份的。

等到九月底的时候,还在像往常一样训练的顾金海察觉到了连队里的备战氛围,不仅是训练任务在增加,还不断地有首长来连队视察。

此时的顾金海已经意识到,战争已经在迫近,而自己所在的连队将奔赴其中。果然,几天后,连长向战士们宣布:“上级把收复968高地的任务交给了我们五连。”

得到消息的顾金海异常激动,他所期盼的时刻终于要到来了。不过,尽管听到自己被编入第一突击队的消息让顾金海跃跃欲试,但对于自己处于第二战斗小组的状况,顾金海却并不满意,他希望自己是第一个冲上战场的。

求战心切的顾金海来找连长说情,要求加入第一战斗小组,但是连长并没有同意,而且说这件事必须向上级请示。

不甘心的顾金海找到了团部,对着同为宁夏人的王参谋说:“老乡,你也太不讲义气了!为什么把我放在第二战斗小组,而不是第一?”

老山战役官兵

王参谋被这个小伙子问得一愣,倒也不怪罪他的冒犯行为,而是耐心地解释:“因为你当兵时间短,这样做合情合理,即使把你放在第三战斗小组也是没问题的。”

眼看在王参谋这里讨不到便宜,顾金海又去找了另一个宁夏老乡,团部政治处的赵主任,可赵主任也说:“战斗序列的安排,是讲究条件的,不是论老乡情的时候。”

但顾金海并没有气馁,有条有理地说:“首先,我是部队里的骨干;其次,训练成绩我是第一;再者,我家里有三兄弟,哪怕我牺牲了,还有其他人照顾爹娘;还有,自治区的领导给我写过信,我要给宁夏人争光;最后,你还是我老乡,你得帮我这个忙。”

赵主任被他这段话说住了,也不得不佩服顾金海的决心与勇气,于是就答应帮他说一说。

等到10月12日,部队里正式为特功五连举办了代号为“蓝剑—B”的作战行动的誓师大会,在宣读名单的时候,顾金海就听到了自己的名字出现在了第一战斗小组中,满心的激动以至于让他握着钢枪的手抓的更紧了。

在战旗上写自己的名字的时候,他握笔的手也是颤抖的。临行前,部队首长给每一位战士都敬了一杯酒,顾金海接了过来,一饮而尽。


临行前,战士们喝酒

最后,要录临别的心里话,所有人都知道,这可能就是自己的遗言,而顾金海早就是打定了主意,要么带着胜利归来,要么就马革裹尸。

所以,他最后是对着家乡宁夏的方向,大声唱了三首歌:《再见吧!妈妈》、《可爱的宁夏》以及《血染的风采》,然后他说:

“如果我牺牲了,请组织帮我填一份党员转正志愿书。告诉我们的父母,他们没有白养我。如果我牺牲了,就把我的骨灰洒在宁夏的山川里。我的抚恤金留给妹妹,将来给她置办嫁妆。请她不要忘了在我的坟头上,为我唱一支歌。”

顾金海妹妹

当时有的同志觉得顾金海的做法有些“疯狂”,觉得他什么都要冲在最前头,从炮兵调到前线突击队,把自己硬生生变成一个步兵尖子。

再者,面对突击任务还要千方百计冲在第一线,好像就是要一心求死。特功五连没有怕死的人,但像他这样一心“求死”的人并不多见。

但很快,所有人都发现,顾金海这是在实践自己坚决保家卫国的誓言。


“蓝剑—B”计划出征誓师大会合影

战斗在10月14日打响,之所以选在这一天,是因为按照我军的读数习惯,“1014”被读作“幺动幺四”,谐音是“要动要死”,也就是敌人敢动就让他死。

这样一个日期的选择,正彰显了我军志在必得的战斗意志。此次战斗还有一个特殊的地方,因为我军特意安排了战地记者跟随突击部队拍摄,以便电视转播战斗画面,以此让后方了解前线,也能激励士气。

在战斗打响后,我军的炮兵最先开火,对着目标阵地一顿狂轰滥炸。顾金海就猫在堑壕里,等待着喧嚣后的号声。不久后,炮兵停止轰炸,突击队发起冲锋,顾金海率先越过战壕,向着高地发起冲锋。


我军战士发起冲锋

在队友的火力掩护下,顾金海所在的战斗小组迅速前插,摧毁了一个又一个的敌军火力点。仅仅过了三分钟,他们的战斗小组就冲上了敌人的前沿阵地,将我军的军旗插在了山头上。

此时,被我军猛烈攻势打懵了的越南军队改变了战术,开始躲进事先构筑好的山洞里,继续顽抗。

就在后续部队跟进的时候,顾金海突然发现敌军一个十分隐蔽的火力点开始发起攻击,对处在开阔地上的我军战士构成严重威胁。

情况紧急,顾金海来不及多想,拿起冲锋枪对着那个火力点就是一顿扫射。在压制过敌人的火力后,借着队友的掩护,顾金海又抱起了炸药包向敌人的火力点冲去。


顾金海

只听一声巨响,那个火力点顿时炸了开来,里面的越军士兵被炸的粉碎。

随后,顾金海爬了起来,开始和队友一起向着敌人隐蔽的山洞发起进攻。就在搜洞的过程中,一个越军士兵扔出来一颗手榴弹,落在了战友的身旁,顾金海大喊一声“危险”,随即扑上前去将队友扑倒在地。

爆炸过后,顾金海负了伤,他浑身是血,但他却毫不在意,眼见敌人还在洞内,他又抓起一个炸药包,将其扔进山洞。又是一次的猛烈爆炸,山洞塌了,敌人都被埋葬在了里面。

这时的顾金海,身上的创伤在不断流血,但他忍着剧痛,继续搜寻着敌人的踪迹。就在他和队友靠近又一个山洞的时候,一发炮弹打了过来,在他们身旁炸开,顾金海顿时被气浪掀飞,身体上再次被弹片打出伤口,有一块弹片甚至击中了他的太阳穴。


我军顽强战斗(受伤者马权斌)

此时的顾金海倒在地上,已经爬不起来了,他对着战友大喊:“快去炸山洞!”队友本来十分担心他的伤势,但此时也只能当机立断,抓起一根爆破筒就冲了上去。

在突击队员的奋不顾身下,一个又一个山洞被爆破,但敌人的顽抗还在继续。又是一顿乱枪响起,一发子弹飞来,霎时就把顾金海的钢盔打穿了,好在没有构成致命伤。

看着战友们顾虑的眼神,顾金海大喊:“不要管我,继续冲锋!”说完,他抓起冲锋枪,对着敌人展开火力压制。

进攻过程中,队长马权斌负伤了,但他也担心顾金海的伤情,于是呼喊着让人把顾金海带下去。但顾金海非常坚决地拒绝了,他对战友喊:“不要管我,先救队长。”

顾金海烈士牺牲前镜头(视频截图)

之后,顾金海看见不远处还在对外射击的藏兵洞,再次抱起一个炸药包要去进行爆破。期间,战友担心他的伤情,想要替他去,但被他拒绝了。在炸毁又一个藏兵洞后,进攻的障碍被扫清了,而顾金海终于撑不住了。

至此,队友们开始护送他们下山,但就在这个时候,一发炮弹打了过来,顾金海眼见队长马权斌情况不妙,他拼尽最后一丝力气扑到队长身上。

在一声巨响后,抬头去看的战友,发现扑倒在队长马权斌身上的顾金海背部再次被弹片击中,而人也已经没了动静。


马权斌接受采访

队友赶紧上前查看,只见顾金海已经没了呼吸,而他身下的队长存活了下来,顾金海是用自己的命救了队长马权斌。

这一刻,所有人的眼角都湿润了,队长马权斌更是泪流满面。而顾金海的牺牲画面,也正好被镜头记录了下来,这一幕更让无数人为之揪心落泪。

战斗结束了,我们胜利了,但顾金海以及其他二十位战士没能回来。在战后的庆功大会上,战友们给顾金海留了一个座位,虽然他并不能再坐上去,但在所有人的心中,他就坐在那里,像所有的英雄一样接受着荣誉。


“蓝剑—B”计划突击队里21位战士牺牲

组织上给顾金海追记了一等功,又在次年授予他“战斗英雄”的荣誉称号。顾金海的骨灰最终被运回家乡,安葬在了灵武市烈士陵园。

顾金海的事迹传回灵武,他成为了所有父老乡亲的骄傲,人们都为灵武出了个战斗英雄而自豪。对顾金海的家人而言,当然更多的是悲痛,尤其是母亲杨玉花,在失去儿子后心痛如绞。

每年的清明节,杨玉花都会对着孩子小时候的照片发呆,时而喃喃低语,抒发着对儿子的思念。


顾金海父母

对于烈士的亲人,国家也给予了足够的照顾。考虑到老人在农村生活不便,尤其是冬季取暖不便,政府在城里给二老安顿了住房,享受集体供暖,水电和取暖的费用由政府负担。

但是,生性淳朴的老人不愿意给国家添麻烦,还是更愿意住在老家。后来,政府又将老人家的土坯房翻修成了平房。

至于我们开篇提到的房地产开发商要给顾金海父母的赠房,就在银川市金凤区,面积有94.79平米。只要手续办妥,顾金海的父母就可以无偿得到这套住房。

在老家,二老除了自己住一间屋子外,还将另一间屋子打理成了陈列室,放置儿子的遗物和奖章。父亲顾成在思念儿子的时候,总会待在这间屋子,有时候他就打地铺睡在这间屋子里。


顾金海父亲在烈士儿子的陈列室

老人说,睡在这就好像儿子还在他身边一样。可以说,在这间陈列室中,承载的不仅是顾金海的荣誉,更是父母对儿子那深深地的爱。

顾金海的战友们也一直惦记着他的家人,尤其是队长马权斌,他后来成为了陕西省渭南市临渭区人民武装部的政委。

每次谈到顾金海,马权斌总是眼含热泪,说:“战友去了,可我活下来了,我就是他们父母的孩儿。”这么多年来,一有空闲,包括马权斌在内的顾金海的战友们,就会去宁夏灵武看望老人。


马权斌看望顾金海父母

因为顾金海烈士的英雄事迹,当地政府还以顾金海的名字命名了两所学校,分别是金海中学和金海小学。祖国没有忘记英雄,人民也不会忘记,所有为新中国的事业做出贡献的人,他们的名字都将永远在青史之上熠熠生辉。

在顾金海的日记中,曾记下这样一段话:“我愿将一腔热血洒在南疆,生身母亲少一个孝子,祖国母亲多一个忠烈。”可以说,顾金海从一开始就笃定了为祖国的事业奉献一切的念头,他用自己年轻的生命捍卫了祖国的安宁。

我们不由的感叹,究竟是什么样的人,会有如此坚定地信念,如此坚定地付出而不求回报?


顾金海烈士雕塑

其实回想起来,在近百年的中国历史上,有着太多顾金海一样的人,他们怀抱着理想信念,做出了惊人之举,黄继光、邱少云、董存瑞......无一不是如此。

而促使他们这样做的,正是他们心中的爱、信仰与责任感,一份对于祖国的爱,一份对于民族的责任感,他们的信念便来源于此,不愧为人民的英雄!


点赞(0) 打赏

微信小程序

微信扫一扫体验

微信公众账号

微信扫一扫加关注

返回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