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三月上旬,大淮兄(李大淮,著名书法艺术家、英雄文化官方网站总编辑)告诉我,北京将在重庆地区开展54校园足球人才培养的项目,交给我们英雄文化网和公司,问我意下如何?我不懂足球,除了喜欢观看足球比赛外,几乎是球盲。开始我不理解,英雄文化与足球尤其是少年足球能融合吗?近一个月的学习了解,我居然喜欢上了54校园足球,因为54校园足球的确有它的特点——
校园足球的启动,它不是一个新闻;而54校园足球落户重庆,它就是一个新闻;而把英雄文化内容融入到54校园足球中,它就是一个大新闻。校园足球应该说100多年以前就有。而今,校园足球遍布全中国,就重庆市当下都有若干少年足球赛事,在各区县甚至乡镇如火如荼的进行。我们再来搞校园足球有什么新鲜感呢?有!它的关键词是“54”。54校园足球,走的是另外一条线。
中国是一个大国,这么多年来中国的足球在国际赛场上很不景气。中国的足球机构,足球专家,足球协会,这么多年来,做了很大的努力,我们的各级体育局、各级足球协会做了很多工作。但足球这一号称是世界第一体育运动,在中国普及性有了,但竞技性就是差临门一脚,就是冲不出亚洲!在这样的背景下,54校园足球横空出世。加上“54”,大家都明白“54”的涵义,就是区别于其它校园足球。当然54校园足球不是什么救世主,就是一种另辟蹊径的尝试。它由国家教委成立“全国54校园足球人才培养计划办公室”,国家关工委基金会等五部委作为指导单位,发动全国各地的社会力量、民间社团、民营资本来运作。54校园足球不是要避开体育局避开足协,而是要求得他们的支持扶持,自己创新一种运作办法。
怎么运作?我的理解和将要开展的办法是:咱们重庆直辖市(省级)地区除成立工作站外(北京54校园足球办公室与关工委基金会已下文批准我们成立工作站),还要成立重庆54校园少年足球俱乐部,成立54校园足球工作执行委员会。各地区、县级地区,成立54校园足球工作站或联络处,由省级工作站直接领导。54校园少年足球俱乐部,主要负责培训,要成立一支“重庆54校园英雄少年足球队”,从全市各个学校抽调足球尖子生进行培养,优秀生可进入英雄少年足球队。每年俱乐部培养不少于100名,英雄少年足球队正式队员控制在20人以内。重庆54校园英雄少年足球队相当于省级少年足球队,可代表重庆参加全国各类青少年足球比赛(有竞争才有发展,是骡子是马牵出来比一比)。重庆54校园足球工作站的主要工作是,有各个区县工作站搭建比赛平台,突出“以赛促训”的运作机制。每一个赛事平台不超过十个人(志愿者除外),每年各个赛事平台组织赛事不少于四场,每场不少于8支参赛队。全重庆市不超过八个赛事平台,每场比赛均由市工作站直接指导。这就是重庆54校园足球的运作特点。

当然,我们愿意接下54校园足球培训这个项目,更主要的动因是将英雄文化的精神融入到这一项目中,这也是我们英雄文化官方网站题中应有之意。重庆54校园足球最大的一个特点就是要培养学生一种拼搏精神。我们的足球队员在竞技技术上并不差于别人,就是缺少一种拼博精神,一种一不怕苦二不怕死的精神,就是那种永争第一的精神,那种唯我独尊的自信精神,那种拼命也要进球的精神,就象当年马拉多纳连过4人,也要把球带入禁区独自进球的精神!就像当年抗美援朝的志愿军,我们武器不如别人,但是我们有坚决打败敌人的一往无前的精神!
找到了问题的症结,那么我们要怎样培养孩子们这种拼博精神呢?就是要把我们的英雄文化融入到学生的思想中、脑海中、比赛中,让我们的球员在球场上潜移默化的充满一种英雄的精神!叫响“我要争当英雄,我就是英雄”的口号。要向孩子们大力宣传当年世界五大球王之一的李惠堂在烽火岁月来重庆体育救国的事迹。我希望通过我们的努力,争取让重庆这座英雄城市成为“中国足球第一城”。重庆54校园足球还要培育有重庆特色的“英雄杯”区域性文化赛事品牌。
如果说,以上是重庆54校园足球的初心的话,那么,重庆54校园足球的愿景是:在未来中国足球队冲进世界杯,并取得世界冠军时,那支中国足球队中有几名主力队员是我们重庆54校园足球培养出来的!
附:让朋友们看看我们对这一项目作出的方案摘要(方案由英雄文化网李政宏初稿,李福春修改):
全国 54 校园足球人才培养计划
重庆英雄文化实践方案
——以百年足球文脉滋养重庆新时代英雄少年
一、意境展望篇
加快发展青少年校园足球是习总书记亲自部署推动的事关
新时代中国教育和体育改革发展大局的战略任务,是让广大青少
年享受运动乐趣的基础性平台,是提振中国足球竞技水平、培养
优秀足球后备人才的奠基性举措。在体育强国的宏伟蓝图中,足
球作为世界第一运动,其发展水平不仅是竞技体育实力的体现,
更是民族精神与凝聚力的象征。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树立健康
第一的理念,帮助学生在体育锻炼中享受乐趣、增加体质、健全
人格、锤炼意志。我们将遵照习总书记的指示,按全国 54 校园足球计
划的要求,让重庆青少年从触摸百年足球文脉的过程中,领
略英雄文化的精神,既锤炼强健体魄,更铸就文化自信。这既是
落实国家体教融合战略的务实举措,亦是激活城市精神密码的创
新实践。
1、缘起:足球何以成为重庆少年的精神图腾
重庆,这座被长江与嘉陵江环抱的山城,骨子里流淌着与足
球共生的热血基因。1905 年,当广益中学的英籍教师陶维义在南
山之巅竖起西南地区第一根足球门柱时,这项运动便注定与城市
命运紧密相连。抗战时期大田湾那块简陋的草坪体育场上的救国
义赛,看台上震耳欲聋的“雄起”呐喊,贺龙元帅亲手组建的西南
军区战斗队......这些都深植于城市记忆的足球印记,不仅是体育精
神的传承,更是一个民族自强不息的见证。
2、根系:让历史活在当代少年的足球生命中
(1)行走的足球历史课
在广益中学旧址斑驳的砖墙上,我们将复原 1905 年首届校
际联赛的赛程表;大田湾博物馆的玻璃展柜里,西南军区战斗队
的磨毛皮球将与当代青训队的智能足球隔空对话。每个季度,超
过 5 万名学生会踏上“足球文脉溯源之旅”——在铜梁火龙非遗传
承人的指导下扎制龙鳞足球,在南山抗战遗址公园模拟 1943 年义
赛场景,在 AI 复原的贺龙元帅全息影像前聆听体育强国的教诲。
(2)有温度的文化传承者
重庆有一位至今还健在的、原西南军区足球战斗队主力后卫
曹越华,曾亲历贺龙元帅指挥的“足球练兵”运动。如今,这位耄
耋老人每周都会出现在渝中区示范校的绿茵场,从褪色的帆布包
里掏出一枚 1952 年全军运动会纪念徽章,向孩子们讲述当年用足
球训练士兵战术配合的历史。日前重庆有由 30 位老球员、老教练、
老教师组成的“智库”,正系统梳理从晚清教会学校足球教案,到
当代青训体系的演进脉络,编纂成全国首部《城市足球口述史》
教材。当四年级学生王雨彤在作文里写下“我要成为像陶维义先生
那样的足球播种者”时,历史真正完成了代际传递。
3、绽放:构建全链条文化育人生态
(1)在赛事中铭刻城市印记
“烽火传承赛”,既是竞技场更是文化展演厅。开幕式上,铜
梁舞龙缠绕的足球门框,象征从抗战烽火中涅槃的足球精神;中
场休息时,川剧变脸艺人会为小球员“点将”,面谱化作巴蔓子、
秦良玉等巴渝英雄形象。这样的文化赋值,让一场普通青少年足
球赛事,获得了超越体育本身的精神内涵。
(2)让捐赠成为文化传播纽带
关工委主导的“星火计划”独具匠心:每个捐赠足球都烫印着
不同历史年份的重庆足球大事件二维码。当重庆綦江区村小的孩
子们踢着这样的足球,扫码就能看见 1943 年救国义赛的纪录片。
这种“器物捐赠+文化输送”的创新模式,可吸引银行、大型企业注
入专项基金,让每个足球都成为流动的微型博物馆。
二、实施框架篇
(略)
三、增效战略篇
1、引进英雄文化运作机制,努力实现各部门协同
英雄文化官方网站要借此东风,争取请示重庆市领导支持,
由市文旅委牵头出面,英雄文化官方网站承办,成立“英雄文化
与重庆 54 校园足球研究室”,统筹文化、教育、体育、艺术方面
的资源,将重庆 54 校园足球人才培养与重庆文化传承,纳入市区
县文化战略规划,让 54 校园足球培养计划增添一些争当英雄传承
文化的内涵,将重庆 54 校园足球从单一运动,上升为城市文化
IP,修复重庆足球的历史场域,挖掘重庆足球历史人物。在研究
室下组建重庆足球口述历史采编小组,抢救性记录 80 岁以上老球
员记忆中的足球文化,并出版相关书籍。大力宣传当年世界五大
球王之一的李惠堂在烽火岁月来渝体育救国的事迹,努力使重庆
这座英雄城市成为“中国足球第一城”,这样更适应新时代社会
发展的需求。
2、足球是世界第一的体育运动,是能够驱动城市文化升级的
我们英雄文化官方网站的愿景是:与有关部门协调,努力完
成大田湾体育博物馆开馆;出版首部《重庆足球史话》教材,通
过市教委覆盖 10 万学生;组建一支“重庆 54 校园足球英雄少年
队”;在市区内打造一个足球公园(现在重庆市区内有四座体育
公园,可与有关部门协调,重新打造为足球公园);培育有重庆
特色的“英雄杯”区域性文化赛事品牌。我们的宣传策划部门,
要努力实践传播与资源整合,在抖音或微信公众号上开设“重庆
54 校园足球”的账号,发布我们自己拍摄或转发学生创作的有关
少儿足球的短视频,植入足球知识问答环节,学生答对了可领奖。
还要发动企业联动,开发“重庆 54 校园足球公益链”小程序,让
公众可通过各种形式了解 54 校园足球的情况与互动。
原定今天(4月8日)在重庆第十一中学校召开的新闻发布会,因故推迟。
时间及作者:2025年4月8 日 福春工作室